林三齊是腎臟科醫師,以超音波爲患者檢查腎臟狀況。圖/基隆醫院提供
衛福部基隆醫院院長林三齊,1年多前回到故鄉基隆接掌部基,視爲公職最後職務。62年前,林三齊在基隆醫院出生,因此他對醫院、對鄉親有許多期許。去年成功帶領同仁提升績效,獲得病人和家屬認同,未來將持續守護鄉親的健康。
兒時高燒傷聽力 改攻腎臟科
林三齊年幼時體弱多病。1、2歲時常生病,曾長達2個月發燒超過40℃,醫師還說:「長大後,不是智能障礙就是耳聾。」家人後來花了不少心力,西醫治療搭配中醫中藥材輔助,才退燒保住性命。但因爲使用太多抗生素,小學時他的眼睛和嘴巴周圍都黑一圈,青春期才消退。成年後發現左上肺有部分纖維化,猜想是小時候感染所致。
讀醫學院時在馬偕醫院實習,林三齊原本想走心臟科,但發現聽不到教授所說的心臟雜音,才知聽力受年幼發燒用藥影響,因而改走腎臟科,並攻讀職業醫學取得碩士學位。
林三齊在臺北醫院行醫30年,腎臟病人來自士農工商各領域,分析洗腎病人70%是慢性病引起,40%起因於糖尿病、30%高血壓,單純腎臟問題才30%。他認爲,臺灣早年地下電臺「賣藥」猖獗,是引發腎臟疾病的原因,因此提醒民衆不要擅自買藥,也不要亂吃補藥,大原則是沒有食藥署證字號都不要吃。
不斷協調各單位 抗疫打勝仗
林三齊醫療經驗豐富,曾任部北副院長,之後擔任醫福會副執行長,新冠肺炎疫情期間,成立集中檢疫所,在國門把關成爲重中之重。林三齊的角色承上啓下,不斷溝通協調各單位,設法排除問題,調度資源,成功執行一次又一次的特殊任務。
回到故鄉接任部基院長,林三齊奉行佛光山的「三好、四給」精神。他說,雖然自己不是佛教徒,但「做好事、說好話、存好心」肯定是對的。有次去佛光山佛陀紀念館,看到牆面「給人信心、給人歡喜、給人希望、給人方便」,事後不斷琢磨含意,慢慢體會出四個「給」的意境,並運用在醫院管理。
「給人信心」就是傾聽跟支持,給同仁動力。「給人歡喜」是讚美與鼓勵,大家用歡喜心做事情。「給人希望」是跟同仁有共同夢想,建立目標後擬定策略,追求共好。「給人方便」是體諒和關懷,要設身處地爲對方着想,在下一道指示前,他通常會先想同仁會遇到什麼困難,並幫忙解決。
爬玉山躲過死劫 要繼續服務
多年來林三齊的早餐,都是蒸煮燕麥,加一點堅果;閒睱時會去爬山,帶着可愛呆萌的柴犬出門,是一大樂事。但2016年間,他與朋友攀登玉山,一行人爲穿越坐在小徑休息的山友,紛紛跨越人羣,林三齊選擇向右避開,卻不慎走入看似草地的邊坡山崖,失足墜落險喪命。
林三齊回憶,他掉下去時,雙手拚命拉能拉的箭竹,一度有止住,但3、4秒後又往下掉,所幸落到山路下方約3層樓高位置停下來。
跌落山崖的林三齊,造成左膝內側韌帶斷裂,獲救後仍忍痛勉強走了2公里,到排雲山莊待援。因爲天氣不好,雖然聽到黑鷹直升機飛抵的聲音,但被烏雲阻擋看不見,當時被告知若10分鐘烏雲沒散開,就得放棄救援任務。結果烏雲突然散開藍天重現,他得以成功吊掛上直升機。
同行夥伴都知道林三齊是孝子,說是剛過世的媽媽抱住他躲過死劫。林三齊領悟大難不死,必有後福,帶着感恩的心,繼續在醫療體系貢獻及助人。
基隆醫院院長林三齊提醒民衆,預防重於治療,想確保身體健康,篩檢和治療都要及時。記者邱瑞傑/攝影
林三齊常帶着可愛呆萌的柴犬爬山。圖/基隆醫院提供